2025年中國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首頁 > 新聞資訊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剛剛,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 (Alain Aspect)、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 (John Clauser) 、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 (Anton Zeilinger)   榮膺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yōu)榧m纏光子實驗、證明違反貝爾不等式和開創(chuàng)性的量子信息科學所作出的貢獻。

  近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2021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的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因“物理模擬地球氣候,量化變化和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而共同分享一半獎金。另一半獎金由意大利羅馬大學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獲得,理由是“發(fā)現(xiàn)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tǒng)的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

  2020年 英國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fā)現(xiàn)黑洞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獨享一半獎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萊恩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 因為發(fā)現(xiàn)銀河系中央存在超大質量的致密物體,共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獎金。

  2019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詹姆斯·皮波斯(James Peebles)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fā)現(xiàn)”獨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た_茲(Didier Queloz)因“發(fā)現(xiàn)一顆環(huán)繞類太陽恒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

  2018年 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杰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獎,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fā)明”。

  2017年 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