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首頁 > 新聞資訊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這所“雙非”高校在校生,一作發(fā)國際頂刊!
這些重要成果反映了西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新成就。

  近日,西南科技大學制造過程測試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仿生系統(tǒng)與智能化團隊提出一種多仿生槽錐刺結構用于復雜環(huán)境下低表面張力液滴的精準高效操控與收集方法,并以“Directional and adaptive oil self-transport on a multi-bioinspired grooved conical spine”為題,發(fā)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一區(qū)Top,Nature Index期刊,IF:18.808)上。西南科技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2019級碩士生李耀霞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21級博士生崔澤航(系西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本科2014級,機械工程碩士2018級學生)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西南科技大學制造學院機械工程學科李國強教授和天津大學曹墨源教授。

  該研究為復雜環(huán)境下的油滴從輸送到收集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方法,對我國精細化工、生物醫(yī)學、藥物提純、污染治理等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該項目將前沿的仿生設計理念與尖端的微納精密制造技術相結合,致力于低表面張力液滴精準高效操控難題的解決,體現(xiàn)了基礎研究應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堅持“問題導向”的原則,體現(xiàn)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

  西南科技大學制造過程測試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仿生系統(tǒng)與智能化團隊一直致力于超快激光微納精密制造和超精密3D/4D打印制造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以開發(fā)微納功能結構、芯片、器件及集成系統(tǒng)為目標,服務于能源、環(huán)境、健康等重點領域。近年來,該團隊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獲得廣泛報道,包括水平振動模式高性能微滴定向驅動(Adv. Mater., 2020,2005039),飛秒激光誘導自生長蘑菇頭凹角結構微柱(Nano Lett., 2021, 21, 9301?9309; ACS Nano 2022, 16, 2730-2740),激光3D打印和飛秒激光直寫構筑仿魚骨微液滴多相分流器、仿荻草葉保水功能“即插即用”式高效集水灌溉裝置(J. Mater. Chem. A, 2021, 9, 9719; J. Mater. Chem. A, 2021, 9, 5630; Nano-Micro Lett., 2022,14:97),精密3D打印構建仿生麥芒分級系統(tǒng)用于高效霧水收集、受蚊眼啟發(fā)的激光織構化仿生多功用玻璃(Chem. Eng. J,2020.125139;Chem. Eng. J, 2021.129113),一種用于微樣分析的仿生微滴操控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14741?14751)等40余篇。這些重要成果反映了西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新成就。

  該研究受到國防科工局“十四五”基礎科研計劃項目、裝備預研領域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1035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