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訂閱號
“和一般人的想象相反,如果學術大師形成了威權領導,對學術創(chuàng)新的進步來說,不但沒有好處,甚至可能產(chǎn)生極大的害處。”11日晚,作為世界華人數(shù)學家大會系列活動之一,哈佛大學教授、數(shù)學家丘成桐在清華大學做了一場公開演講。1小時40分鐘的講座中,丘成桐保持了他一貫耿直犀利的風格。
講座主題并不是數(shù)學,而是中國的高等教育。丘成桐在美國呆了整整50年,曾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或者訪問;而1979年,他也第一次回到了中國,從那以后,他每年都要在中國大學和研究所訪問數(shù)月。對中美的高等教育,丘成桐都有所體悟。
丘成桐直言,美國取消了年齡超過七十歲的學者必須退休的制度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影響到了其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有些人已經(jīng)不在科技前沿多年,也不再參與任何科研活動,卻憑借著五六十年前的經(jīng)驗來指導如今最新的科學發(fā)展,不容許年輕人有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意的空間。
他反復強調,要發(fā)揮年輕人的作用,不要搞學術崇拜,不要搞學術圈的造神運動。丘成桐舉例說,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幾乎無人比擬,但他死后一百多年,英國沒有出物理學和數(shù)學大師,這個局面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改變。 “實際上,年輕學者,二十多歲就應該是無法無天的年紀;挑戰(zhàn)延續(xù)多年的傳統(tǒng),往往就能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正如愛因斯坦當年挑戰(zhàn)牛頓力學一樣?!鼻鸪赏┱f。
而就在他上臺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崇尚學術民主。鼓勵不同學術觀點交流碰撞,反對門戶偏見和“學閥”作風,不得利用行政職務或學術地位壓制不同學術觀點;要鼓勵年輕人大膽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積極與學術權威交流對話。
“中國要在科技上領導世界,必須要讓年輕人能挑戰(zhàn)科學界老人的權威?!鼻鸪赏┱f。學問應以自然為師,只有經(jīng)過觀察、實驗、計算和感悟才能知道真理,才能完成一流的學問。而科學上的真理,并不由某個科學家或者領導說了算。
他也在講座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學術界的“圈子文化”。丘成桐看到,有時,因為出身同一所高?;蛲粋€研究機構,研究者便會結成團體,打擊競爭對手。他認為,在學術界不應追求這種武俠小說中提倡的所謂“俠義精神”。 而且,“抱團”的結果,往往是一些重要位置為不同團體所壟斷,一些學術資源被作為平衡利益的要素被均分?!斑@樣一來,學術界難以進步?!?/p>
講座后,有聽眾問丘成桐,要怎樣做中國才能再出大師。
丘成桐則表示,坦白講,他個人認為無需以成為大師作為目標?!耙粋€學者,有自己的良心,對自然懷有探究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事情?!彼约涸诿绹暮芏嗤屡笥?,起初也是想了解自然界中的小問題,越挖越深,最后成就大學問,成為“大師”。
“我們必須保證研究人員衣食無憂、家庭安定、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但是奢華和太注重虛名的待遇大可不必?!鼻鸪赏┱f,“我希望見到中國學者不是為了名利做學問,諾貝爾獎或是菲爾茲獎,都不應該是學者的終極目標。”